2007年05月23日 09:31
一、青海省候选捐赠对象
1、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卷槽明德小学简介
南门峡镇卷槽明德小学地处青海省海东地区东北部。距离互助县城二十二公里。海拔2700多米,年相对无霜期只有110天左右,气候条件差,属纯脑山地区,当地经济主要以种植青稞、油菜、洋芋为主,农民年均纯收入只有800元左右。
南门峡镇卷槽小学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二00六年争取到台湾明德项目资金51.8万元,其他援建资金67万元进行重建。新建803.4平方米教学楼一幢,教师宿舍及教学辅助用房320平方米,楼式旱厕45平方米,配置课桌凳130套,教师办公桌10套。硬化、绿化校园1200平方米,补修围墙150米,新修藏式校门一合。该校已被确定为标准化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5261平方米,建筑面积1169平方米,教师9人,在校学生18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6人,女生82人,设有教学班7个,教师宿舍、电教室、少先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音美器材室、教学仪器室等教学辅助用房齐全。学校有计算机2台,电视机2台、dvd机1台、复读机2台,手风琴1架、篮球架1付、图书资料2400多册。于2002年安装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设备一套(模式二),能够接受到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卫星信号。现代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教育节目进入学校各科课堂教学。学校已接入互联宽带网,学校信息化建设正在向前迈进。脑山地区少数民族的学生日益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民族基础教育有了跨越发展。
2、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上新庄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湟中县上新庄镇上新庄中心小学坐落拉脊山脚下,始建于1934年,位于上新庄镇政府所在地。这里纯属脑山地区,经济困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
学校占地约9733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其中3个学前幼儿班),学生580名(农村户口学生占98%),教职工25名。学校拥有一个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进岗爱业,勇于奉献,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重视加强管理,强化校本教研。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学设施逐年增加,现有仪器室、体育室、图书室、展室等。学校拥有图书约3000册,生均达5册,具有学生足够活动的操场和课间活动的场所。2000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配置了“西部远程教育校校通”设备一套。学校重视环境保护和珍惜资源从身边做起的教育,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创建文化墙,让墙壁动起来,活起来,让每个角落会说话,每个空间能育人。2006年被评为市级的“绿色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和“科研兴教、质量强校”为目标教书育人,学生的“四率”达到了100%。
近年来,学校以牢固树立“质量立校、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以“文明勤奋、求实创新”时刻警示自己,从而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学校现有15名教师评为省、市、县的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等,12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的业务比赛中获奖。学校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爱好开设了“雏鹰起飞”的课外兴趣小组,发挥地方特色,与各学科紧密联系,开设了学生喜欢的体育、课本剧、文艺舞蹈、英语、美术、阅读、自理、科学等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科学实验教学设备,把创新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几年来学校的课本剧表演、手工制作、科技发明、庆“六、一”师生的文艺节目等多次获得奖励。
我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上级组织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和科幻化的各种竞赛中,我校30多名学生获得奖励,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原购置的仅有的十几台无盘微机设备由于配置底,加上部件的老化,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学校信息技术的办公设施只靠一套“校校通”,远远达不到25名教师的办公需要和580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联 系 人: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李玉寿
联系电话:13109735877 传真:0971-2237971
email:liyushou@126.com
校长:赵明勋 电话:13327636873
二、河南省候选捐赠对象
1、河南省林州市第八中学简介
林州市第八中学位于闻名遐迩的红旗渠畔,国家4a级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内——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郭家庄村,是唯一一所市属农村初级中学,也是全乡唯一的一所初中。学校占地面积14.5亩,有教职工34人,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0余人,承担着全乡17个行政村、8000余人口的家庭子女普及初中教育的全部任务。
石板岩乡是林州市最贫困的乡镇,交通闭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600元,乡级财政收入十分有限,百姓仅靠 山里仅有的花椒为生。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着眼素质,发展特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讲正气,比奉献;看工作,争一流”的工作作风,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并先后荣获市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平安校园、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但是,新的挑战直接困扰着学校的生存,学校内部设施非常简陋,教师上课仅靠原始的“粉笔、圆规、直尺”来维持,新的网络教学、计算机的运用是全校师生盼望已久的新设施。
2、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大营镇城村小学简介
城村小学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大营镇城村,全村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840户,3451人,2400亩耕地。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全村经济状况相对比较落后。村小学现有教师14名,其中男教师3名,女教师11名,拥有小教一级职称6名,小教高级职称2名。学校现有1-6年级学生178名。1990年新建二层砖木结构教学楼1100平方米,36间,12个教室。2005年在上级的扶持和全村群众的集资下投资8万元对教学楼和院内进行了整修、绿化。目前,急需加强现代网络教学建设,使学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现代教育。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候选捐赠对象
1、张家塬乡中心小学简介
张家塬乡中心小学位于宁夏同心县东部,处于中国西部最干旱的贫困带上,地处偏远的山区,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几经努力,于1985年搬迁于同心县张家塬乡政府东南面,占地面积1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6平方米,危房面积288平方米。学校服务半径约20公里,所辖本乡和邻近乡镇19个行政村学生,现有在校学生465人,其中80%以上的学生家庭贫困,村民人均纯收入低下(600元/年以下)。学校面貌近二十年没有较大改善,各种教学设施陈旧,远程教育设施发展滞后,教育信息闭塞,阻碍了当地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但学校师生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师资水平。通过各种努力,目前在教职员工26人,其中,小教高级6人,小教一级10人,取得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12人,专任教师任职资格率和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再加上当地群众重视教育,“治穷现治愚”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极其贫困的自然条件下,学生的求学精神强,每年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乡前茅,向高一级中学输送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考入区内外的大学生达100人以上。但是,由于西部经济条件的制约,山区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了来自网络革命的挑战。在网络远程教育方面,张家塬学校至今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和网络教学器材。面对日益丰富的网络教育软件和网络教育资源,封闭在大山里的孩子们非常渴望早一天能同山外的世界建立联系,同步享受网络教育的成果。
故此,诚请通过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呼吁和搭桥,为西部贫困山区学校搭建网络教学点,使同心县张家塬乡中心小学的500名回汉儿童享受到优质的远程网络教育资源。
学校名称:同心县张家塬乡中心小学
学校地址:同心县张家塬乡政府东南面200米处
校长:马海珍
联系电话:13139557299
2、汪家塬九年一贯制学校简介
汪家塬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同心县东南部预旺镇东面汪家塬村,是张家塬乡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始建于1931年,早在三十年代初,这里民风淳朴,以农为本的广大民众就已经很重视文化教育,在红色革命的年代,在陕甘宁根据地有识之士的热心倡导下,开创了学校教育的先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下,从土窑教室、泥台桌凳起步,逐步增加校舍,添置桌凳,实现里灶起炊、寄宿就读。1965年学校改为六年制,由国家拨款盖起了土木结构的人字形瓦房,学校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1969年附设初中班,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初中生,但由于经费短缺、设备简陋、师资匮乏等原因、80年代初撤消初中班。
90年代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升学率、优秀率、合格率均居全乡之首,跻身全县同级学校先进行列,但好多孩子小学毕业因不能就近读中学而辍学。因此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得到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教育部门的支持,1992年二次附设初中班,始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1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目前服务于邻近10多个行政村,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为12000人,人均纯收入600-890元,本地区属于我县贫困带。现有学生近600人,其中中学生260人,小学生有340人,住校学生201人,需要经常性救助的特困生385人,占学生总数的64%。现有教职工30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4.7%,其中党员6名,学历合格率100%,任职资格率100%,新增教师合格率100%,校长培训率100%。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两基”攻坚为契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新建校舍1008平方米,2006年又建校舍576平方米,围墙176米。同时,学校逐年分批自筹资金10.5万元建厕所、整校园,添置基本的教学设备,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并组织师生栽树种花、刷写宣传标语等。使学校面貌有所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目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小学毕业达标率100%,初中毕业合格率98%以上,优良率、合格率均名列全县前茅。其中在94年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4名学生获奖,96、97年初三学生参加的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试竞赛中有8名学生获奖,2005年全国校园文学作文大赛中,我校师生8人榜上有名。
尽管汪家塬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毕竟处于封闭的大山里面。信息技术远程教育设备严重缺乏,远程教育在我校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始终停留在过去的岁月,使的“山内的孩子见不到山外的世界”,“黄土高原上永远只留下一双美丽的大脚”,网络的技术革命未能播撒到贫困的山区。故此,诚请通过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呼吁和搭桥,为西部贫困山区学校搭建网络教学点,使同心县汪家塬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几百名回汉儿童享受到优质的远程网络教育资源。
学校名称: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九年一贯制学校
地址:同心县张家塬乡汪家塬村
校长:王建麟
电话:13895547210
四、贵州省候选捐赠对象
1、南皋小学简介
南皋小学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南皋乡,当地有丰富的铅锌、磷、铁、铜、煤等矿产资源,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烤烟、金银花、茶叶等经济作物。但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通相对闭塞,经济发展非常落后。至2006年底,全乡农民人均占有粮38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777元。南皋小学建于1929年,解放后,不断建设,现已建成为一所完小。1980年南皋小学在原南皋磷肥厂厂址上新建教学楼。学校占地13000平方米。1999年国家“义教工程”新建1100平方米教学楼,建成16间教室。2006年得到朱英龙先生捐赠,建成4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
南皋小学现招收南皋、偿卡、乌高、排寨、清江、太平六个行政村的子女入学,覆盖总人口5233人,其中适龄儿童441人。
南皋小学现开设学前班3个,共120人;小学一到六年级共12个班级,在校生472人,其中女202人,住校生98人,住校和走读学生自带棉被和生活用品,无学生餐厅,只有简陋10平方米的伙房供学生蒸饭。
现有教职工22人,大专学历17人,中专学历5人,其中,小教高级6人,小教一级14人,小教二级2人。建成小学图书室1间,实验室1间,办公室1间。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我校现在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条件已跟不上发展步伐,为了早日改变我校的现状,使信息教育走进课堂,该校现准备建设一个多媒体教室。另外,为改善住校生的生活条件,还需要新建一个能容纳120人就餐的学生餐厅和伙房。
2、桐梓县复兴中学简介
桐梓县复兴中学(曾名桐梓县第二十三中学),地处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水坝塘镇。水坝塘镇总面积176.7平方公里,耕地26264亩,下辖8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全镇总人口25791人。当地属山脊高地地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差,通村公路、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粮食生产、畜牧养殖,烟草种植,外出务工等几条途径。全镇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
复兴中学是桐梓县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完全中学。校园占地14334平方米,建筑面积4956平方米平方米。有一幢教室改建的实验楼和两幢教学楼,功能教室34间,其中有五间分别被改用为图书室、阅览室(可供30人就坐阅读)、远教室、微机室和体育器材室等,能作为功能教室所用的只有29间。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64人。在专任教师中,获本科学历30人,专科学历46人。学校现有29个教学班(含高中部),共有学生1576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较多。
目前复兴中学存在办学资金严重短缺,学校校舍陈旧、教学设施非常缺乏、办公条件极差、没有学生宿舍和班额过大等困难,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影响了当地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
五、甘肃省候选捐赠对象
1、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镇排子坪小学简介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镇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当地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人均年纯收入不足800元,地方经济的困难使学校硬件建设缓慢,该县排子坪小学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图书室,没有计算机教室,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本校地处齐家镇排子坪村,占地面积15亩,学校共有教学班13个,学生人数为630人,其中女生262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女教师13名;大专学历的3人,中专学历的15人,高中学历的3人,初中学历的2人。
学校现有一年级学生有124名,其中女55名;二年级学生148名,其中女生70名;三年级学生100名,其中女生44名;四年级学生104名,其中女生43名;五年级学生87名,其中女生25名;六年级学生67名,其中女生23名。学生男女生比例不平衡,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地经济欠发达,虽然镇村两级想尽一切办法,督促适龄儿童和辍学生入学,还有“两免一补”惠及了近一半贫困家庭的学生,但适龄儿童入学率,留校率不高。从学生硬件建设来讲,学校现有砖木结构的学生教室6栋,有1个班挤占了图书仪器室,教室不够,课桌凳有近四分之一使用了二三十年,平均两人一套课桌,再加上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水平较低,教学质量的提高困难较大。
多年来,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长期支持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基础人才,我们更加努力,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基础人才。
2、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排子坪初级中学简介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镇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当地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人均年纯收入不足800元,地方经济的困难使学校硬件建设缓慢,该县排子坪初级中学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实验室、图书室,没有计算机教室,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广河县排子坪初级中学位于广河县齐家镇排子坪村,是一所乡属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1992年,与齐家镇政府相邻,占地面积12亩,建有综合二层楼一幢,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齐家镇12个行政村及周边邻近乡镇。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名,教师学历达标率93%。
多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坚持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办学效益谋发展,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齐家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校至今,已向省内外中专、高中学校输送300余名优秀毕业生。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名优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另有近二百名优秀毕业生在省内外大中专院校、重点高中等各类学校继续深造,使百余户农村家庭彻底脱贫,走上致富之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6年,我校参加全州会考(中考)学生共计73人中,总分600分以上3人,占参考人数的4.1%;全县前十名中我校进入3名,占33.3%;(全县1196参考学生中总分600分以上共19人,占1.6%)我校学生马吉良以总分677分名列全县第1名;兰雨霞以总分616.5分名列全县第5名,为全县参考女生中第1名;马国俊以总分610.5分居全县第9 名。另有25人总分在450分以上,占参考人数的35%;全县六科单科成绩第1名中有3科第1名被我校学生马吉良获得;我校以31%的合格率名列全县六科合格率第1名。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校师生团结一心,信心百倍,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力争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