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9日 09:39
互联网金融在加剧银行业竞争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与变革。
4月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小微金融:亚洲的创新与实践”的分论坛上,来自银行业、银监会和学术界的人士就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小微金融发展展开了讨论。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银行作为小微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地位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只会推动银行加快变革与创新。而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是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当日,民生银行发布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下称《报告》)表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之下,金融资源配置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小微金融模式得到了解构与重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渠道可以进一步拓展。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监管挑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监管政策将遵循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和创新监管4个原则。而具体落实到小微金融方面,监管部门希望进一步引导提高非信贷的直接融资比例。
三层面对小微金融服务解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银行加快变革与创新。”董文标开宗明义地表示。
具体来看,“移动作业化和线上供应链金融促进传统业务线上化升级;网络贷款和信贷工厂则使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商业银行尝试通过自行搭建或合作搭建电商平台、设立p2p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实现后台资金业务和前端交易的结合,提升平台和渠道的控制能力。”他称。
《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从提高参与主体信息的透明度、降低金融服务的交易费用、挖掘潜在小微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这三个层面对小微金融服务进行重新解构,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路径。
面对以p2p借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崛起,董文标认为,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冲击与颠覆,两者是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而同时,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自我革命,才有可能抓住机遇。
但董文标也指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下仍有很多金融业自身的特有属性不可忽视。例如,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分析就需要很多维度,而大数据分析仅仅是维度之一。
“银行还要采用很多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包括对小微企业所在行业进行经济周期分析、对小微企业所处市场进行全方位调研等,甚至还要创造条件为小微企业增信,使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可控,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所不能提供的。”董文标称。
从小微贷款走向小微金融
《报告》显示,在寻求外部融资时,74%的小微企业首选向银行贷款。选择中小银行作为首选融资渠道的企业占比(32.89%)远高于大型银行(12.44%),显示中小银行是当前小微金融服务市场当仁不让的主力。
据阎庆民介绍,2013年,中国的小微企业(根据工商总局的口径)有5400万户,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约有1249万户。从贷款规模来看,去年银行业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4万亿,同比增长19%,高于一般贷款2.4%的增速。
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加大了支持力度,但小微金融领域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报告》,2013年企业长期融资需求有所增加。在有借款的企业中,56.78%的企业存在中长期资金需求,较前一年上升近一倍。尽管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契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但仍有19.4%的企业存在资金需求但未获满足。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的难题,阎庆民表示,监管政策将始终围绕解决小微企业“两难”和“两创”,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和创业型、创新型的企业。
“除了继续落实已出台的政策,监管部门还将引导提高非信贷的直接融资比例,在信贷支持为主导的情况下,增加非信贷的融资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的股权融资比例,降低债务融资比例。”他表示。
董文标认为,不要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同于小微企业贷款。根据民生银行的调查,只有30%左右小微企业需要贷款,更多的小微企业需要的是金融服务,包括结算、理财、家庭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甚至金融知识培训等非金融服务。
《报告》显示,受访的小微企业中约51%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个人及公司资产管理、理财服务,47%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信息交流服务,43%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支付结算服务。
4月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小微金融:亚洲的创新与实践”的分论坛上,来自银行业、银监会和学术界的人士就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小微金融发展展开了讨论。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银行作为小微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地位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只会推动银行加快变革与创新。而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是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当日,民生银行发布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下称《报告》)表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之下,金融资源配置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小微金融模式得到了解构与重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渠道可以进一步拓展。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监管挑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监管政策将遵循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和创新监管4个原则。而具体落实到小微金融方面,监管部门希望进一步引导提高非信贷的直接融资比例。
三层面对小微金融服务解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银行加快变革与创新。”董文标开宗明义地表示。
具体来看,“移动作业化和线上供应链金融促进传统业务线上化升级;网络贷款和信贷工厂则使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商业银行尝试通过自行搭建或合作搭建电商平台、设立p2p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实现后台资金业务和前端交易的结合,提升平台和渠道的控制能力。”他称。
《报告》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从提高参与主体信息的透明度、降低金融服务的交易费用、挖掘潜在小微金融服务的供需双方这三个层面对小微金融服务进行重新解构,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路径。
面对以p2p借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崛起,董文标认为,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冲击与颠覆,两者是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而同时,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自我革命,才有可能抓住机遇。
但董文标也指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下仍有很多金融业自身的特有属性不可忽视。例如,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分析就需要很多维度,而大数据分析仅仅是维度之一。
“银行还要采用很多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包括对小微企业所在行业进行经济周期分析、对小微企业所处市场进行全方位调研等,甚至还要创造条件为小微企业增信,使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可控,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所不能提供的。”董文标称。
从小微贷款走向小微金融
《报告》显示,在寻求外部融资时,74%的小微企业首选向银行贷款。选择中小银行作为首选融资渠道的企业占比(32.89%)远高于大型银行(12.44%),显示中小银行是当前小微金融服务市场当仁不让的主力。
据阎庆民介绍,2013年,中国的小微企业(根据工商总局的口径)有5400万户,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约有1249万户。从贷款规模来看,去年银行业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4万亿,同比增长19%,高于一般贷款2.4%的增速。
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加大了支持力度,但小微金融领域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报告》,2013年企业长期融资需求有所增加。在有借款的企业中,56.78%的企业存在中长期资金需求,较前一年上升近一倍。尽管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契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但仍有19.4%的企业存在资金需求但未获满足。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的难题,阎庆民表示,监管政策将始终围绕解决小微企业“两难”和“两创”,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和创业型、创新型的企业。
“除了继续落实已出台的政策,监管部门还将引导提高非信贷的直接融资比例,在信贷支持为主导的情况下,增加非信贷的融资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的股权融资比例,降低债务融资比例。”他表示。
董文标认为,不要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同于小微企业贷款。根据民生银行的调查,只有30%左右小微企业需要贷款,更多的小微企业需要的是金融服务,包括结算、理财、家庭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甚至金融知识培训等非金融服务。
《报告》显示,受访的小微企业中约51%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个人及公司资产管理、理财服务,47%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信息交流服务,43%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支付结算服务。